唯品会“借手”腾讯京东加码流量 线下布局正在摸索

公司 来源:商学院 2020-05-18 14:08:25

唯品会股价增势仍在持续。

5月8日,唯品会当日报17.18美元/股,收盘涨幅高达13.47%,总市值达到116亿美元。这是唯品会继4月6日之后,又一次股价收涨超过10%。而在过去的2019年,唯品会全年股价累计上涨159.5%。

在股价屡创新高的背后,也有投资市场对唯品会的看重和认可。就在近日唯品会公布的文件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腾讯、京东两大股东分别增持唯品会股份至9.6%和7.5%。

这是腾讯京东向唯品会的增持举措,对于缓解后者业绩增速放缓作用不小,但仅靠外援长期输血,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增持意在加码流量

作为仅次于唯品会创始人的第二大股东,腾讯曾多次增持唯品会。

2017年12月,腾讯、京东宣布入股唯品会。在交易完成之后,腾讯、京东分别持有唯品会7%和5.5%的股票。

而在腾讯京东入股之前,唯品会的转型正值失败之际。2017年10月,唯品会试水新零售风口,在广州开设了首家生鲜社区店“品骏生活”,但由于坏账等原因,最终开店不足20家草草收尾。

尽管唯品会线下转型宣告失败,但无碍于腾讯对其的看好。2018年12月,腾讯又再度增持唯品会股份,总持股比例由原来的7%,增加到7.8%。

借助腾讯的增持,唯品会进驻微信平台,在流量上得到大幅度的扶持。根据唯品会最新公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唯品会新增用户当中有22%来自于腾讯京东的流量入口,第三季度也达到23%,足见唯品会对于这两大股东的依赖。

但大量的流量倾斜,并没有改变唯品会营收放缓的事实。从2017年第一季度到2019年第一季度,唯品会营收同比增速从31.1%逐步下滑至7.3%。

尽管唯品会仍保持着多个季度的营收增长,但退步明显。2016年至2019年期间,唯品会的营收增长趋势分别为40.76%、28.84%、15.93%和10.02%。

大幅下滑的营收增速,已经说明唯品会后劲不足,这背后与行业竞争加剧有关。

近年来,随着电商流量见顶,阿里、京东和拼多多等综合性电商纷纷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品牌特卖领域,唯品会正面临着增长压力。尽管唯品会展开了一系列的自救举措,但效果并不够理想。而在疫情影响之下,其生存压力也比以往有所增加。

针对腾讯增持及疫情等问题,《商学院》记者联系采访唯品会副总裁及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并未回复。

而在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看来,腾讯增持之举或与线上流量加码有关。“在营收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唯品会的线下拓展受挫,再加上疫情对其的影响,其只能再次将重点回归线上渠道。但唯品会的高速增长期已经很难复现。”

线下布局仍在摸索

随着腾讯的增持,唯品会在垂直特卖业务的线上渗透力或将加强。另一方面,唯品会线下延伸的效果仍有待观察。

2019年7月,唯品会斥资29亿元,收购杉杉商业100%的股权。据了解,杉杉商业是国内领先的连锁奥特莱斯品牌,旗下已经开业运营 6 个奥特莱斯广场,分别位于宁波、太原、哈尔滨、郑州、南昌和赣州,还有3个正在建设中。

除此之外,唯品会还在购物中心和社区分别布局线下门店和唯品仓等业务。尽管所售商品与唯品会线上无异,但不同点在于,线下门店主要面向C端用户,而唯品仓则主要面向B端代购和批发群体。

截至2019年底,唯品会以上两类线下门店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已超过上百家。借此布局,唯品会试图打通线上、线下两大环节形成特卖生态。

然而问题在于,线下门店作为“重资产”业务,短期内利润难以弥补成本,且唯品会在线下的管理运营能力尚未证明,线下业务的发展仍处于探索期。

事实上,唯品会高管也曾公开表示过类似的担忧。与此同时,随着今年一季度疫情的影响,唯品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线下库存的运营压力。

对此,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指出,“过去数年来唯品会做了诸多尝试,但受制于业务结构,其在线上、线下均很难与其他大型综合性电商平台竞争。不过由于业务的高度细分,唯品会主营的特卖模式与大众化电商模式短时间不会深度相融。但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突破口,唯品会的经营模式恐怕会越走越窄。”

如今,随着金融业务陷入停用风波,自营的品骏快递宣布甩卖,唯品会已经彻底回归“专注特卖”的道路。在腾讯再度增持股权作用下,能否助推唯品会营收大幅增长,仍然有待市场验证。

标签: 京东增持唯品会 腾讯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