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来源:长江商报 2022-05-30 09:26:33
海伦哲(*ST海伦、300201.SZ)内斗风波未平,金诗玮旗下另一家公司深圳市中航比特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比特技术)向科创板发起冲击。
招股书显示,比特技术深耕军工通信市场近20年,是国内较早从事军用通信设备的公司之一。2019年至2021年,比特技术净利润逐年提升,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却连续两年为负数,与业绩相背离。
这与公司应收账款周期较长、存货规模较大造成的资金挤压不无关系。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截至2021年末,比特技术应收款项和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79.33%。
不仅如此,比特技术下游客户集中度较高,公司盈利空间受限明显。近两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下滑近10个百分点。
经营现金流持续净流出与净利背离
招股书披露,目前中天泽集团直接持有比特技术17.13%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其一致行动人智能装备基金持有公司36.37%股权。金诗玮通过中天泽集团、智能装备基金合计控制公司53.49%的股权,为公司实控人。
值得一提的是,中天泽集团、金诗玮还是A股上市公司海伦哲的控股股东、实控人。目前,二者还与海伦哲的原实控人丁剑平因表决权委托事项存在未决诉讼。
与海伦哲原实控人诉讼案未平,金诗玮旗下比特技术将冲击科创板IPO。日前,上交所正式受理比特技术的A股IPO申请,公司拟发行新股不低于2666.67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5.05亿元,分别投入到军用信息化装备升级与产业化项目、研发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近年来,比特技术经营业绩呈增长趋势。2019年至2021年(报告期),比特技术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2.28亿元、3.57亿元,归母净利润1246.26万元、5836.17万元、9539.22万元。其中,2020年和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增幅分别为368.3%、60.37%。
但公司的盈利质量却并不高。2019年至2021年,比特技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959.01万元、-4836.46万元、-1871.32万元,连续两年为净流出状态,与净利润相背离。
对此,比特技术称主要是因应收账款结算周期受军方及军工集团下属单位的结算进度影响,其付款流程相对较长,而公司需要支付供应商款项、员工薪酬等导致公司需要垫付的资金较多所致。
截至各报告期末,比特技术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2294.54万元、8188.93万元、1.45亿元,应收票据账面价值分别为182.88万元、680.38万元、853.51万元,合计占各期期末总资产的比例为10.57%、24.08%、25.97%。
不仅如此,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公司订单数量持续增加,营业收入和原材料采购金额同步增长,未完成的订单形成了大额在产品和库存商品;同时,为满足市场需求而提前备料生产,导致公司存货增长较快。
各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7729.7万元、1.49亿元、3.16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2.99%、40.53%和53.36%。
长江商报记者粗略计算,2021年末,比特技术应收款项和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就高达79.33%。
客户集中度高供应商亦是竞争对手
据了解,比特技术深耕军工通信市场近20年,是国内较早从事军用通信设备的公司之一,逐渐形成了网络通信类、音视频指挥调度类和通信设备备件类三大业务板块。
近两年来,比特技术的毛利率已经呈现出下滑趋势。2019年至2021年,比特技术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4.22%、58.22%、54.42%,连续两年下滑。其中核心板块军工通信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2.67%、53.67%、54.77%,整体亦有收窄。
同期,包括上海瀚讯、科思科技、东土科技等在内的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毛利率平均值分别为63.3%、54.93%、61.95%,2021年高于比特技术。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利润空间的降低,或与比特技术在上下游的议价能力不强相关。
招股书显示,比特技术存在较高的客户集中度。各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0.75%、88.75%、94.15%。
其中,2021年比特技术来自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旗下的航天科技B3单位的收入,占当期营收的比例高达67.84%。而2019年和2020年,该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仅为0.54%、1.93%。
比特技术还存在客户与供应商重叠的情形。2021年,比特技术向北京飞讯数码的销售收入和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0.07%、1.07%,而比特技术还与北京飞讯数码均为某军种车载音视频通信项目合格供应单位,二者是在音视频指挥调度类设备方面的竞争对手。
对此,比特技术解释称,为充分发挥双方在音视频通信领域的技术优势、提高总体单位科研生产效率以及保持标准统一性,双方形成互相采购和销售关系。
研发投入力度是科创板公司的硬性指标之一。各报告期内,比特技术投入的研发费用分别为6169.50万元、6086.34万元和6542.33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52.67%、26.69%、18.31%,虽然处于高位但仍已连续两年下滑。(记者 蔡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