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来源:长江商报 2022-11-10 12:44:33
从背靠富士康,到依赖苹果公司,再到大力开拓汽车业务,立讯精密正在“多点开花”。
11月8日,立讯精密(002475.SZ)公告称,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对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进行了审核。
此前公告显示,立讯精密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35亿元,将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产品生产线建设、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系统产品生产线建设等系列项目。
近日,立讯精密举行投资者关系活动,公司高管在投资者活动中表示,2022年汽车业务整体成长预期在50%以上的,接下来的5年,如果没有发生一些极端意外状况,比如严重缺芯等问题,应该还是保持这样的趋势。
从依赖富士康到挑战富士康
在歌尔股份部分苹果订单被砍的消息传出时,有传言称,立讯精密接下了相应订单。
知名分析师郭明錤发文称,此产品可能是Apple的AirPodsPro2,立讯精密接下了这部分订单,并已成为AirPodsPro2独家组装厂商。
11月9日,立讯精密证券部人士回应称:“不方便评论此事。”
然而,这一回复,更加深了外界的猜测。
那么,同样是“果链”企业,立讯精密是否也存在深度依赖苹果的问题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立讯精密的创始人王来春的创业经历略窥一二。
1997年,是王来春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她开始了辞职创业。
她的大胆主动,得到了兄长王来胜双手赞成。个体经商12年的王来胜已有不少积累,他全部拿出来跟妹妹一起创业,小工厂取名“全胜”。
不知名的小厂很难找到客户,王来春主动出击,她找的第一个客户就是老东家富士康。郭台铭也支持王来春创业,将富士康“消化不了”的订单交给王来春。
1999年,深圳部分企业因经营不善而破产,王来春低价收购一家名叫“立讯”的公司,获得一批设备、技术人员。
2010年9月,立讯精密通过闯关IPO登陆深交所。根据招股书,2007年至2009年,来自富士康的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均超过45%,多年来,富士康一直都是他们的第一大客户。
然而,王来春很早就意识到,高度依赖富士康是有风险的。在推行“去富士康化”后,立讯精密成了富士康的有力挑战者。
通过加强自主研发,立讯精密陆续进入到彼时的热门行业——PC、手机、汽车等。2007年前后,公司开发出台式电脑连接线的自主品牌。
随着自主品牌问世,立讯精密在积极开拓市场。为富士康代工成为王来春的底气和筹码,借此,立讯精密相继成为联想、华硕等知名企业供应商。
王来春还积极推动并购以补齐短板、丰满羽翼。2011年,立讯精密收购昆山联滔电子60%股权,2014年,公司又出资6亿元将其剩余40%股权收购,合计耗资11.80亿元。
王来春不惜重金收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意图切入苹果供应链。借此收购,立讯精密成为了苹果iPad连接线供应商。
这只是开始。2017年,立讯精密获得苹果AirPods代工资格,此后又成为AirPods最大的代工厂。
定增135亿“多点开花”
一头扎进苹果供应链条中,立讯精密迅速成长为资产超千亿的庞然大物。不过,高度依赖苹果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从2018年到2020年,在立讯精密的营收结构中,苹果的贡献从45%增长到70%。
如何逐步摆脱风险,立讯精密开始寻找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2022年2月11日,立讯精密与奇瑞控股、奇瑞股份、奇瑞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当天,立讯精密的控股股东立讯有限还斥资百亿,买下奇瑞控股第一大股东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企业(有限合伙)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权、奇瑞股份7.87%股权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权。
2022年11月8日,立讯精密公告称,公司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
此前在2月22日,立讯精密发布《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显示,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3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将全部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产品生产线建设及技术升级项目、智能移动终端精密零组件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系统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等及补充流动资金。
可见,立讯精密募资项目众多,可谓“多点开花”。
2022前三季度,立讯精密实现营业收入1452.52亿元,同比增长79.30%;净利润总额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48%。2022年前三季,公司毛利率为12.74%,较去年同期水平有所降低,主要受到系统产品占比结构提高所带来的影响。
近日,立讯精密举行投资者关系活动,公司高管在投资者活动中表示,2022年汽车业务整体成长预期在50%以上的,接下来的5年,如果没有发生一些极端意外状况,比如严重缺芯等问题,应该还是保持这样的趋势。
立讯精密还介绍,目前公司通信业务分成两块,一是设备,这部分公司与客户已经度过磨合期,所以在海内外都能按正常的节奏往前推进,如明年开始会在印度为设备客户做ODM的产品,在海外开始大规模出货。二是数据中心,这部分确实是受到一些挑战,尤其是在北美的业务,但是公司可以依靠自身在高速传输上的优势以及目前在热传方面的布局,与客户一同克服困难。总体而言,通信业务仍会保持可观的成长。(记者刘方益)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上一篇:在手定点项目金额达86亿!卧龙电驱持续加码研发 开拓新能源市场
下一篇:最后一页